腹股沟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能源行业深度研究双碳大周期开启,新 [复制链接]

1#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国银河证券,周然)

一、锂电池:渗透率提升叠加技术迭代

(一)需求:渗透率快速提升,市场迁移

1、电动车

年新能源汽车步入高增元年。据中汽协统计,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8万辆,同比增长.4%。1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17.8%,新能源乘用车20.8%。其中,11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5万辆,同比增长.8%。

宏光MINI风光依旧,特斯拉不甘示弱,比亚迪紧随其后。1-10月中国新能源车车型销量排名中,宏光MINI凭借其独有的性价比优势摘得桂冠。亚军和季军属于特斯拉的Model3和ModelY,特斯拉在中国上半年销量已经超越其年全年成绩。凭借可自产芯片,比亚迪秦和汉排名第四、第五名。

爆款宏光MINI魅力不减。据上险数据统计,年1-10月,上汽通用五菱的乘用车销售77.32万辆,同比增长31.1%;在售9款车型中,五菱宏光MINIEV销量达30.55万辆,占比39%。自年7月上市以来,宏光MINI凭借超高的性价比(售价2-3万元,续航里程-km)迅速打开三四线市场,销量数字节节攀升,年依旧保持月均3.06万辆的傲人成绩。

特斯拉降价刺激销量。据上险数据统计,年1-10月,特斯拉的中国累计销量达21.95万辆车(11.25万辆Model3+10.70万辆ModelY)。Model3于年4月作为主打车型在中国开售。国产化以及规模化量产使得Model3实现多次降价。而ModelY的策略则不同,更注重低重心、坚固结构、碰撞保护等方面的全新设计,还采用了大量一体化铸造工艺,车身零件减少,使得ModelY无须降价也畅销。

海外工厂建设缓慢影响国内交付量。特斯拉在全球拥有美国弗里蒙特和中国上海两座超级工厂,其中上海工厂是海外首座工厂,主要生产Model3和ModelY。由于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的需求旺盛,但是美国德克萨斯工厂和德国柏林工厂尚未投入使用,导致下半年上海工厂生产的产品大比例用于出口海外(10月出口超过4万辆),中国市场的零售额受到严重影响。

造车新势力中,“蔚小理”领跑。据上险数据统计,年1-10月,蔚来累计销量接近7万辆,同比高增.9%,占八大造车新势力总销量的23.1%;小鹏累计销量6.54万辆,同比大幅增长%;理想6.38万辆。蔚来汽车坚持走用户企业的路线,以注重用户真实情感和体验作为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发展方向。智能辅助驾驶是小鹏的招牌和核心,吸引消费者争相购买新型汽车,销量由此拉动,符合其智能迭代的商业逻辑。

牌照放开等政策刺激年销量。年11月,广东省印发关于促进城市消费若干政策措施:逐步放宽广州、深圳汽车上牌指标限制;21-22年,广州市配置节能小汽车增量指标增加至8万个;深圳市进一步放宽新能源小汽车指标申请条件,取消社保条件等限制。9月深圳已经超过上海成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渗透率最高的城市(46.26%)。在上述政策的刺下,深圳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并且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年,在“碳排法规+补贴”双重作用的背景下,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放量,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达到.7万辆,同比增长77%。渗透率“北高南低”。新能源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是挪威、芬兰等北欧国家,而南方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则较低。销量最高的是德国、英国、法国这些人口数量大、经济更发达的国家。

美国市场特斯拉独占鳌头。年1-10月美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49.25万辆,同比增长.4%。受制于芯片短缺问题,二、三季度环比增速有所减缓,但同比仍然高增。市场预估全年销量将超过60万辆。其中,年上半年特斯拉ModelY和Model3的销量占据美国新能源汽车约45.6%。虽然销量亮眼,但是特斯拉目前面临的问题在于产能不足,目前订购可能最晚要等到一年之后才能交付。虽然全新的德州工厂近期即将落成,但预期到年下半年供应紧张问题才能大幅缓解。

在全球电动化浪潮下,海外传统燃油车巨头纷纷加速转型电动化,新款车型加速落地。知名车企如大众、戴勒姆、宝马、通用、丰田等均已接连推出电动车车型,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方面已经具有优良的性能,其中宝马、福特、大众等车企的新车型尤为出色。

海外市场迎来爆发期。近几年海外销量占比持续提升,年首次突破50%,成为全球主要市场,年前三季度海外销量占比达到56%。

年中国电动车实现跨越式增长。随着全球主导型经济体的碳排放承诺清晰化,围绕绿色经济的扶持和激励政策更加积极。从传统车企巨头到造车新势力,具备较强产品力的新能源车型在年全球市场密集上市,优质供给的涌现创造和引领了需求。中国与海外需求共振。预计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约-万辆,同比增长.7%;海外销量约万辆,同比增长54.3%。年中国与海外销量或将均攀升至约万辆。

展望年,我们预计中国/海外电动车销量有望达到1,/1,万辆,5年复合增速约51.7%/50.5%,对应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接近2,Gwh。

2、3C数码+储能

锂电池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动力、储能和3C数码。据起点锂电统计,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达.5GWh,同比增长36.9%。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高景气度,动力电池出货量有望维持高增长。据起点锂电统计,年1-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GWh,同比增长了.1%。预计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有望超过Gwh,年提升至接近2,Gwh。未来几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增速维持在60%左右。

年全球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19GWh,同比增长52%。“双碳”背景下,随着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储能用锂电池迎来爆发期。据起点研究统计,年全球储能用锂电池的出货量将是年该数据的8.8倍。年数码用锂电池出货量50.0GWh,同比增长17%。随着全球手机行业疫情后持续复苏,以及3C设备单机带电量的提升,数码用锂电池需求或将持续释放。-年数码用锂电池的出货量增速将维持在10%以上。

锂电池快速替代铅蓄电池,两轮车用锂电池需求爆发。年我国电动两轮车销量万辆,其中使用锂电池的两轮车万辆,渗透率达21%。年国内该领域共出货锂电池9.7GWh,同比增长78%。GGII预测,全球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年增速或将保持在30%以上,年有望接近26GWh。EVTank数据显示,全球无绳类电动工具中锂电占比已经从年的78%提升至年的90%,成为电动工具的主流品类。年我国电动工具用锂电池出货5.6GWh,同比高增%。GGII预测,年我国电动工具出货量将达到15GWh,年复合增速超过22%。

(二)供给:产能大举扩张,技术日新月异

1、产能扩张,龙头优势明显

电池:宁德寡头垄断,中航挺进前三。据GGII统计,近年来宁德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市占率始终稳定在50%左右,与第二名比亚迪14%-17%的成绩拉开较大距离。LG化学深陷电池起火召回风波以及与松下的大圆柱之争,导致今年排名跌出前三。中航锂电名次不断提升,其高能量不起火三元产品获得客户青睐,今年新增配套热销车型宏光MINIEV、广汽丰田iA5等。国轩占比一直维持在5%左右,今年已为67款车型提供电池配套。

宁德领先LG优势愈发明显。据GGII统计,年1-10月宁德时代的全球市占率与LG已拉开8.6%的差距。年宁德时代接连拿下特斯拉4年订单、与长城汽车签署10年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获奔驰商用车7年订单、金康新能源5年订单等,市占率进一步上升。作为动力电池领域新秀,蜂巢能源自去年下半年迅猛发展,已经拿到包括吉利、东风、零跑等国内外25家车企的供应商定点或销售订单。

高景气带动扩产加速。全球来看,中国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日韩企业LG化学、松下、SKI等,欧洲企业Northvolt等均已披露大规模扩产计划,亦可印证龙头企业对行业高景气度延续的信心。智研咨询预计年/年/年全球锂电池产能将分别达到GWh/GWh/3GWh,对应增速25.9%/31.2%/27.5%;中国锂电池产能将分别达到GWh/GWh/GWh,对应增速24.3%/26.3%/31.7%。

材料:格局逐渐优化,龙头强者恒强。(1)正极:三元市场份额分配较平均,高镍三元变化较大。随着新产能投产,年长远、振华、当升的赶超速度很快,CR5差距不大,基本在10%-13%之间。当升批量供应特斯拉自产电池;欧洲荷兰建厂,携手芬兰矿业,绑定SKI全球供应;深度受益,美国福特-SKI供应链。磷酸铁锂市场较为明朗,CR3份额约50%。德方纳米拥有独家液相法技术,与大客户宁德绑定;裕能获得宁德、比亚迪等战略投资;国轩在储能和自行车领域开疆拓土。

(2)负极:竞争格局与铁锂较为相似。由于具备更好的出口能力,贝特瑞、璞泰来、杉杉稳居前三。贝特瑞未来四年将扩产25万吨,璞泰来1年也推出15万吨扩产计划,同时头部企业都在不断提升石墨化自供率,相比小企业的毛利优势将进一步放大。

(3)隔膜:恩捷星源,双雄争霸。龙头企业无论在技术工艺、成本控制、产线供应以及经验积累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年恩捷与日本制钢所、宁德时代深度绑定,星源则与LG携手合作,二者都公布大规模扩产计划。部分中小企业处境艰难,或将逐步退出市场。

(4)电解液:集中度高并持续提升,CR3从年的55%增长到21Q3的67%。受益于深度绑定龙头宁德时代以及迅速扩充满足需求,天赐的份额上升明显,年仅为22.3%,而21年Q1-Q3已接近1/3。新宙邦中标Northvolt电池电解液采购项目约1.75亿美元,产品通过验证,配套波兰基地和荷兰基地,预计23年起供;与LG新能源子公司LLC签约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约3.67亿美元。

2、技术日新月异

三元VS铁锂

随着电池技术结构的不断创新,磷酸铁锂电池的性价比越发凸显。年,多家明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推出了磷酸铁锂车型,国际品牌也纷纷试水,对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有积极的带动作用。年10月铁锂电池装车8.4GWh,占总量的54.5%,超过三元;1-10月,累计53.2GWh,占比49.5%,铁锂与三元平分秋色。

年10月,特斯拉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标准续航版Model3和ModelY,意在降低成本提升利润水平。为此,公司已向宁德时代预订了45GWh铁锂电池。但是从频繁接触镍矿供应商来看,在三元与铁锂的选择上,特斯拉更倾向于双线布局:对于入门级产品和储能电站,从性价比和使用寿命角度考量,优先考虑磷酸铁锂电池;对于高端产品,续航里程是关键,电池能量密度要高,目前规划的是镍和锰做的无钴电池;而皮卡、重卡需要考虑带载能力,需要采用性能优良的高镍电池。

磷酸铁锂材料本身的克容量低(小于mAh/g)、电压低(不足3.5V),能量密度存在天花板(小于wh/kg)。而高镍多元的技术进步空间更大、续航里程上限更高,成本也将随着材料演变以及等结构升级逐渐降低,固态电池技术将从根本上解决受争议最大的安全问题。所以,我们认为高镍多元仍将是未来主流路线之一,尤其在高端乘用车领域。

圆柱

年9月,特斯拉电池日推出圆柱锂电池。年9月,该电池的良品率已从20%提高到了接近80%,预计明年具备量产可行性。相比之前的和2款式,电池的优势首先体现在电池容量和生产成本,其电芯容量是2的五倍,由于电池结构件、焊接数量和电解液减少,汽车的续航里程将提升16%,成本下降82%。

电池充放电倍率大。特斯拉电芯采用全极耳/无极耳方案,即去掉从各层引出连接到一起的金属极耳,直接将电池两端改用导电材料,使其直接传输电流,接触面积更大、阻抗更小(单极耳的阻抗很难降低下来),电极倍率可提高4-5倍,更容易实现快充功能。

散热性能优良。无极耳设计可以大幅提高电芯的散热性,使得大电流充放电的温升更小,对安全性更加敏感的三元材料更具吸引力。出于电位差考虑,电池的正极采用铝箔,负极使用铜箔。与镍材料相比,铜箔适用于大容量和高倍率放电电池,电导率、散热性能都更好,但成本和工艺难度高。新技术给行业带来新的动力,松下、LG新能源、三星SDI、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克电池等电池企业积极布局电池。三星SDI圆柱电池将采取镍91方案,LG化学的圆柱电池将采用NCMA方案,松下、三星SDI的圆柱此前已导入了硅碳负极,三元高镍和硅碳负极体系有望受益。

钠离子电池

年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宣称其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wh/kg,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宁德时代规划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研发目标是wh/kg以上,到年将形成钠离子电池产业链。

钠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低温性能好、倍率性能好的优点。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年已翻倍至10万元/吨,而钠离子化合物稳定在元/吨左右,且供给充足;钠离子电池可以在-40℃到+80℃的区间正常工作,-20℃仍有90%的放电保持率;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系统集成效率可达80%以上。

但受限于能量密度和循环次数两大瓶颈,钠离子电池未来的应用场景很可能会集中在储能、低速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目前产业化进程还处于导入期,制造成本较高。目前。格林美、鹏辉能源、中国长城、圣阳股份、翔丰华以及中科海钠(未上市)等企业均在积极对钠离子电池进行研发布局。据中科海钠统计,钠离子电池将较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约30%-40%。年后,钠离子与磷酸铁锂电池或将成为竞品,互补共存。

structurebattery

是对于CTC(CelltoChassis)的一种尝试。该设计架构没有独立的Pack,模组、也没有独立的电池包,电池与车身结构融为一体,配合特斯拉前舱和后地板的一体压铸结构,零件数量大幅减少,相同空间里容纳更多的电芯,提高能量密度。

圆柱型外形结构更易承重,系统集成度更高,电芯可以很好的和structurebattery技术相结合。而方形电池若想使用电池组装路线,由于其灵活性较差,需要电芯长度与车宽相匹配;软包电池没有额外的结构无法承力,只能用模组的方式装载到底盘上。(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CTC

CTC是CelltoChassis的简称,可理解为CTP(CelltoPack)的进一步延伸,其核心在于省去模组、打包过程,将电芯直接集成到汽车底盘上,实现更高程度的集成化。宁德时代称,将于年前后,正式推出CTC电池技术,年实现智能化CTC。根据董事长曾毓群介绍,公司的集成化CTC技术不仅会重新布置电池,还会纳入包括电机、电控、DC/DC、OBC等动力部件,将进一步通过智能化动力域控制器优化动力分配和降低能耗。相比于传统电池包,CTP电池技术可以使体积利用率提升15%-20%,零件数量减少40%,生产效率提升50%,并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V快充

高压快充通过提升电压来提升充电功率,是解决充电难题的重要方案之一。年9月落地的超级快充标准最高可支持1V充电电压和A的充电电流,这为充电端满足高压快充需求奠定了基础。多家车企已经着手布局快充产品。目前,保时捷Taycan是第一款量产的V架构电动车,同一个超快充阵营的欧美企业Ionity也有V的产品规划。与此同时,比亚迪、广汽埃安、华为、极氪、极星、小鹏、岚图、理想等都在打造高压平台。未来伴随高电压充电方案的技术持续进步与电动车充电相关零部件匹配度提升,电动车或将能够在5-10分钟充电后行驶km,从而与传统油车3-5分钟加油实现相当的续航能力,这也将极大地提升电动车的使用便捷性。

(三)掣肘:上游资源,终端设施

上游资源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1-10月国内累计销量增速接近%。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增带动动力电池装车量的增长,1-10月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达.5GWh,同比增长.1%。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大增导致了电池原材料的供不应求,包括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电解镍、电解锰、钴粉等原材料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以锂价为例,年12月3日,碳酸锂(电池级99.5%)的报价年初至今涨幅为.9%。

降本增效是制造业永恒的主题。为应对原材料涨价控制成本,以及保障充足供应,年电池厂商加速布局上游矿产资源。以宁德为例,公司在锂、钴、镍资源上均有所涉猎。在国内,天宜锂业是其最稳固的上游锂矿合作企业之一(天宜母公司天华超净的控股股东同时是宁德的第三大股东)。年9月,在“亚洲锂都”宜春市,宁德与当地政府、矿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投资约亿元建设制造基地。在海外,宁德亦频频出手,参股了多家位于北美、非洲、东南亚项目,其中最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